一、提早预防。过去发生褐斑病的田块,在玉米4~5片叶期,用三唑酮类或戊唑醇等防治真菌药剂叶面喷雾,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。
二、及时防治。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三唑酮类或戊唑醇等防治真菌药剂进行喷洒。根据目前多雨的气候特点,喷杀菌药剂应2~3次,间隔7天左右,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。也可采用爱苗和刺克叶面喷雾进行防治。
三、及时追肥。在积极防治的同时,对发病的田块或长势弱的田块,及时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或喷施黄腐酸类等叶面肥,促进玉米生长,减轻病害损失。
该病发生在玉米叶片、叶鞘及茎秆,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,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,常密集成行,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,病斑初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的白色或黄色小斑点,叶肉褪色为红黄色,许多小斑点通常连接在一起形成横带状大片黄斑,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,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,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,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,后期病组织逐渐变成褐色或黑褐色,并愈合成大而不规则斑块,常连片致维管束坏死,造成叶片无法输送营养而枯死,对产量影响很大。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,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,散出褐色粉末(病原菌的孢子囊),病叶局部散裂,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。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。此病可造成玉米减产在10%-20%,严重可达40%。